美媒:只要装备激光炮,一架F35即可摧毁整个歼20编队,指日可待_美国_高能激光_隐身

当谈到激光武器时,许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,比如《星球大战》中的光剑,或者是《钢铁侠》里托尼·斯塔克研发的高能激光炮。

然而,激光武器在现实世界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。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便开始着手研究这一技术,最初的目标是将其应用于拦截导弹。随着技术逐步发展,激光武器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,从地面到空中,涵盖了防御与进攻各个方面。

那么,激光武器究竟是什么呢?简而言之,它是一种利用高能激光束来摧毁目标的武器。激光武器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,依赖强大的电能驱动,发射出一束高能激光束,以光速精准地打击目标。因为激光束的传播速度是光速,所以一旦发射,敌方几乎无法躲避。它的威力就在于能够瞬间烧毁目标的电子系统、传感器,甚至直接融化目标的结构。例如,如果一架战斗机被激光击中,传感器可能会瞬间失灵,雷达也会出现故障,整架飞机就像失明一样,完全失去了战斗能力。

不过,激光武器虽然听起来很强大,但实际应用起来却并没有那么简单。首先,激光武器需要极其强大的电能支持。以摧毁一架战斗机为例,激光的功率必须达到上千瓦,甚至更高。这么大的能量需要通过战斗机的发动机来供给,但每架飞机的发动机功率都是有限的。F-35搭载的F135发动机,推力可达20吨,虽然是世界顶级水平,但同时为飞行、雷达和激光炮供电,依然显得有些吃力。

展开剩余78%

此外,激光武器的体积和重量也是不可忽视的难题。现有的激光系统普遍较为笨重,要想将其安装进F-35的武器舱,必须首先对系统进行小型化。美国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研究,像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2022年推出的LANCE激光武器,体积相对小了一些,但功率依旧不足,无法作为主力进攻武器使用。

激光的射程和环境适应性也是一大限制。激光束在大气中会受到雾霾、雨雪、灰尘等因素的影响,射程和精度都会大打折扣。在一次测试中,激光束在浓雾中偏离了目标,未能成功击中,充分显示了激光对天气条件的高度依赖。因此,尽管美国媒体对激光武器的前景大肆宣扬,实际上,想要将其投入使用,仍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。

F-35和歼-20都是五代隐身战机,但它们的设计理念和使用定位并不完全相同。F-35是由美国空军、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联合研发的多用途战机,除了空战功能外,还具备强大的轰炸和电子战能力。而歼-20则是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,主要集中在超音速巡航和隐身性能上,重点在于夺取空中制优势。

在隐身设计方面,F-35依靠先进的涂层和机身设计,使得雷达反射面积非常小,号称能够躲避大部分雷达的探测。歼-20也使用了类似的设计,但由于外界缺乏详细数据,外界无法准确评估其隐身效果。一些美国专家猜测,歼-20的隐身性能可能不及F-35,但这种看法仅限于猜测,缺乏硬性证据。

F-35装备了AN/APG-81有源相控阵雷达和EODAS光电系统,具备360度全方位探测能力,电子战能力非常强大。歼-20同样配备了先进的雷达和光电设备,但由于公开资料较少,我们无法知道其详细配置和性能,难以判断孰优孰劣。

歼-20的鸭翼设计使其在超音速飞行和机动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,而F-35虽然没有采用鸭翼设计,但得益于强劲的发动机推力和高推重比,依然在机动性上表现不俗。两款战机各有千秋,想要分出高下并不容易。

如果F-35真的能够装备激光炮,那么在空战中,它可能会拥有更多的优势。激光武器的打击速度和精度较高,可以迅速摧毁敌方的传感器和电子设备,使其失去反击能力。但前提是激光武器能够真正投入使用,目前看,这一技术还停留在“未来计划”阶段。

美国在激光武器的研究上起步较早,投入资金也非常庞大。2000年代,美国曾研发了YAL-1机载激光系统,该系统被安装在一架改装的747上,并成功击落了模拟的弹道导弹。然而,由于该系统体积庞大,无法安装在战斗机上,之后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便着手小型化激光系统,试图让F-35能够装备这一武器。

2023年,美国空军进行了一次F-35原型机的激光测试,在太平洋上空成功击落了一架无人靶机,但测试过程中却暴露出了电能分配的问题,激光炮启动时飞机速度骤降,显示出激光武器对飞机性能的影响。

中国方面也不甘示弱。有报道称,歼-20可能会使用外挂式激光吊舱,类似于“背包”式设计,吊舱内包含激光发射器和电池。2022年航展上,中国展示了一款流线型的激光吊舱,外部覆盖隐身涂层,以尽量减少对隐身性能的影响。然而,美国媒体对此表示不满,认为这种吊舱会增加雷达反射面积,使歼-20更容易被F-35的红外传感器探测到。

在地面激光武器领域,中国的进展也相当迅速。2023年,国防科技大学袁胜福教授团队成功研发了一款新型冷却系统,声称能够让高能激光保持持续运行而不至于过热。如果这种技术能够应用于歼-20的激光吊舱,将大大提高其战斗续航能力。

激光武器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,但毫无疑问,它具有改变空战规则的巨大潜力。美国空军计划在六代机上全面装备激光武器,中国也在推进类似的项目。然而,要想真正投入使用,激光武器仍然面临不少挑战,其中包括国际社会可能出台的管制措施。例如,《禁止致盲激光武器议定书》已经禁止使用专门用于致盲的激光,而中美目前的激光武器研究主要是针对摧毁设备而非直接伤害人员,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新的国际规定。

另外,激光武器的高昂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。虽然导弹和火炮的价格较为昂贵,但其技术成熟、可靠性高,而激光武器在维护和升级方面的费用可能更为庞大。美国国防部在2025年估算,如果F-35装备激光炮,每架战机的费用将增加约2000万美元,而一些议员认为这笔开支不值得。

激光武器的竞争才刚刚开始。中美两国在技术、经济和战略层面的较量,将决定谁能率先掌握这一颠覆性技术,进而在未来的空战中占据优势。尽管美媒声称F-35装备激光炮后能够“一挑多”,但现实中这一技术距离实战应用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。激光武器的潜力确实巨大,但要突破技术瓶颈并顺利投入使用,还需克服众多难题。F-35和歼-20各有优势,究竟谁更强,还需通过实际战斗来检验。目前,中美两国在激光武器领域正全力以赴,谁能够将这一科幻技术转化为现实,谁就能在未来的空战中抢占先机。

发布于:天津市